当地时间8月27日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透露了一个重磅消息:他最快会在10月底或11月初与中方高层会面泸深策略,进行新一轮中美经贸谈判。
这意味着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的时间大致确定。
这个时间点极为关键,因为此前中美已在瑞士日内瓦、英国伦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了三轮经贸谈判,并两次划定了 “休战期”。
从5月12日以来,双方互征的24%关税被暂时冻结,每次延长90天,而最新的期限在11月中旬到期。
第四轮谈判时间与休战期结束时间几乎重合,这让外界对中美能否在这个窗口期达成进一步协议充满了期待,也充满了担忧。
前三轮谈判已经为双方的沟通奠定了一定基础。
在日内瓦谈判中,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,进行了深入交流,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,大幅降低了双边关税水平。
伦敦谈判则在技术领域和资源领域有了新的突破,美方放宽了 AI 芯片、精密仪器等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,中方增加了稀土出口配额。
斯德哥尔摩谈判中,双方继续推动已暂停的关税部分及反制措施如期展期,并启动了芬太尼关税磋商。
泸深策略
如今第四轮谈判承载着进一步巩固成果、解决遗留问题的重任,其走向将深刻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,甚至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。
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,特别强调中美关系复杂,中国既是美国最大的军事对手,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,因此谈判推进会十分谨慎。
但同时他提到中美领导人的关系良好,使得谈判氛围相对简单一些。
而且贝森特在称呼中国时,强调 “尊重”,并承认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。
从美国内部来看,特朗普团队内部鹰派和鸽派的分歧一直存在。
贝森特属于鸽派,他的表态相对温和,与之前美国政府内部强硬派的语气形成鲜明对比。
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则在具体问题上各有立场,他们的态度更为强硬。
这种内部的分歧也导致美方在谈判策略上出现摇摆不定的情况,给谈判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。
另一边特朗普的举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他在 8 月 25 日突然放话称泸深策略,中国必须向美国提供稀土磁铁,否则就要面对 200% 的关税。
稀土被誉为 “工业维生素”,在新能源汽车、风电、机器人、军工装备等战略产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。
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绝对优势,占据全球约六成开采和近九成精炼份额。特朗普看似强硬的威胁,实则暴露了他内心的焦虑。
美国本身高度依赖中国稀土,如果真的加征 200% 的关税,受伤的首先是美国制造业。
此前,美国试图以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石油作为压力点,要求中国减少甚至停止购买,但中国能源供应高度多元化,根本不会因为美国的要求而放弃战略合作伙伴。
在能源问题上无法对中国形成有效压力后,特朗普将目光转向了稀土。然而,他没有意识到,稀土恰恰是美国的短板,越是强调,越暴露出美国在这方面的无奈。
面对美方的种种举动,中方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立场。
在稀土问题上,中国更倾向于把它作为一种平衡手段,在必要时拿出来,但不会动辄就掐断供应。
因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逻辑是 “斗而不破”,双方都有博弈,但目标是维持一定的战略平衡。
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展示筹码,同时保持整体贸易关系的稳定,这种做法既符合国家利益,也避免了对全球产业链的过度冲击。
中方在回应特朗普的言论时,态度平和且坚定。
外交部发言人强调,中方早就表明立场,不愿打贸易战,但不怕打。
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,就应该停止威胁,采取平等和互惠的态度。这种回应既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,又避免被美方带入情绪节奏。
实际上,中方留的后手早已在应对美方各种表态中发挥了作用。中国在贸易格局上不断优化,与欧盟和东盟的贸易总额已超过美中贸易额,多元化贸易格局的形成增强了中国在谈判中的底气。
同时,中国在金融领域也有所动作,减持美债至 2009 年低点,降低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,为长期博弈做好了充分准备。
随着第四轮中美经贸谈判的临近,全球都在拭目以待。
这场谈判充满了挑战,双方在关税、稀土、能源等诸多关键议题上仍存在分歧。
但同时也蕴含着机遇,如果双方能够以平等、互惠的态度进行谈判,寻求合作的空间,那么将为中美经贸关系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场上泸深策略,中美两国如何出牌,最终又能否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,让我们持续关注。
金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