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(新闻联播):9月万店优配,夏日的热烈沉淀为秋日的丰盈,龙江大地丰收在望。从石油之城到生态粮仓,大庆在黑土地上书写着践行“大食物观”的新篇章。今天的《瞰见丰收之美》,让我们一起飞越大庆,看这座工业名城如何在水韵沃野间,收获属于自己的特色丰饶。
大庆的丰收从清晨开始。当阳光驱散晨雾,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400多个湖泊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,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养殖水面,正泛起收获的涟漪。借着天边的微光,我们飞抵龙虎泡,此刻百舸争流,奔向湖心,捞取波光里大自然的馈赠。大庆拥有星罗棋布的湖泊,恒定的低温与纯净的水质,成为了冷水鱼繁衍生息的天堂。杜尔伯特县有着“中国大银鱼第一县”的美誉(上字幕:杜尔伯特县大银鱼年产量超过2000吨),全国每四条大银鱼就有一条来自这里。旭日初升,湖风停,鲜鱼起。
当无人机掠过丰收的湖面,大庆的丰收画卷也在不断延展。大庆市果蔬产量接近全省的五分之一,大同区位居这片绿色版图的C位。从空中俯瞰,近5万栋棚室错落分布在广袤的田野上,形成一望无际的银色景观,薄膜下,西红柿、哈密瓜等果蔬进入成熟期。现在,今年扩建完成的700亩芹菜园碧海荡漾,1400万斤的收获作业已近尾声。另一边,甘甜鲜美的葡萄缀满枝头,亩产已然提升了两成。再往前飞,看到的是一颗颗从北美洲漂洋过海来的“移民”,这片仙人掌竟在黑土地上扎了根,沙漠植物与寒地黑土的奇妙结合,探索着龙江特色农业的更多可能。
无人机一路向南,越过原野,穿过油田,随着艳阳高照,我们飞跃到大庆市肇源县,340多万亩的农田一眼望不到头。眼前的1000亩水稻迎风摇曳。谁能想到,去年这里还是一片一片白茫茫的重度盐碱地。一年时间,肇源县作为全国20个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之一,完成盐碱性耕地改造2万亩。今秋,这里有望创造亩产800斤的奇迹。沿着北纬46度的绿色稻田一直向东,翻过层层林带,就到了平原村,稻穗低垂处,农民拉起地笼,水花飞溅,一只只小龙虾跃出田间。
从冷水湖的“鱼跃人欢”,到果蔬园的“四季飘香”,再到水稻田的“一地双收”。(上字幕:渔业产量预计超过16万吨;果蔬面积超过65万亩同比增长4%;稻蟹、稻虾、稻渔产量同比提升超20%)大庆正以“因地制宜”的智慧,走出一条特色鲜明、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。
金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